网游与网瘾治疗均产业化网瘾的定义应有公共讨论
访时将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比作毒品、摇头丸,遭到玩家人肉搜索,并被要求公开道歉。网游是不是如此可怕?怎么认识“网瘾”这个概念?我们邀请两位嘉宾一同评说。
王石川:《新京报》评论员
终极隐身:《魔兽世界》游戏玩家
网游与网瘾治疗均产业化
刘敏:《魔兽世界》就是“毒品”、“摇头丸”,有这么恐怖吗?
终极隐身:我认识很多玩家,玩的时候很疯狂,几乎一个星期天天在线12个小时以上,可后来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一样可以少玩,甚至彻底不再碰游戏的。魔兽里有句话:所有事情都不能太过分。这句话是魔兽提醒玩家的,我觉得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王石川:如此表达不过是博出位,如此一来更凸显戒网瘾的迫切性。
刘敏:从一些方面的反映看,网瘾治疗似乎被看作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王石川:网瘾治疗成了很大的产业,魔兽和玩魔兽的也都形成产业化,这是一个产业利用一个巨大的平台对另一个产业进行“围剿”而已。实际上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玩网游的人,才有“网瘾专家”的饭吃。
刘敏:陶宏开因为一句话被玩家人肉搜索、电话骚扰,个人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这对他也不公平。
王石川:他的话再不当,玩家们也不能以同样不当的手段侵入他的私域。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先要尊重他人。
网瘾的定义应有公共讨论
刘敏:读书、习武会成痴,看电视、听音乐、读武侠小说也可能沉迷,但人们不觉得这是问题,反而把网瘾当作天大的罪过。前不久,有人写评论说,网瘾的定义在国外是存在争论的,但在我们这儿,争论不见了,好像一切理所当然。
终极隐身:假如真是错误,那也不是网络的错,不是游戏的错,是人的问题。有的人把自己的错误转嫁到别的东西上去,好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没错的、无辜的。骂游戏是个王八蛋,但游戏不会说话反驳。
王石川:我们对“瘾”本身形成了习惯性的污名化,下意识地排斥,从没有形成公开的、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在国人的传统意识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旦影响了学业, 游戏必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们需要矫正对游戏的认知,游戏并非洪水猛兽,处理得当是可以益智的。
自我选择还是专家筛选
刘敏:在古代,群众玩什么活动,官府就很紧张,下命令说不要玩了,专心务农。现在的问题是,个人有没有选择和判断,是不是青少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要专家筛选。
王石川:这种自上而下的引导,实际上是驯化。关于玩,古代有许多贬义的判断,比如玩物丧志,总认为玩是不务正业,只能循规蹈矩、逆来顺受。这是古代集权体制衍生的一种特质。其实,一个人能够保持自我,能够陶醉在“玩”中,本身就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刘敏:家长们可能不会赞同你的观点。
王石川:做中国的家长很累。我看到一个报道,一位数学家也不得不让孩子学奥数,尽管他知道奥数有弊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被某种东西所牵扯,或者说所逼迫。顺便说一句,所谓“网瘾专家”只是社会民间人士,没有其他力量的支持或默许,他们能那么受追捧?能形成那么大的产业?
关注游戏产业 关注52PK游戏产业频道
>相关阅读:
教授炮轰魔兽遭搜索 恐吓电话不断
魔兽“毒品说”引玩家激愤 专家拒绝道歉
魔兽如同摇头丸 教授称魔兽玩家无消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