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魔兽世界终于开服了,而此前九城和网易之间,明的暗的较量也似乎告一段落。而我还是忘不了热炒的贾君鹏的“寂寞”、Chinajoy上丁磊愤愤不平以及陈晓薇的慷慨激昂,当然,还有求伯君坦然承认自己也是个游戏的沉迷者。无意的简单整理之后,笔者居然发现,大大小小的大佬们,沉迷游戏者还真不在少数。
姚明

上个月,如果不是姚明打电话给网易,追问网易为何魔兽无法上线,国人中很多也许还不知道姚明居然也是魔兽的粉丝,而且身在美国的他,玩的竟然是国服。姚明长年在美征战NBA,闲暇时竟花上几个小时在《魔兽世界》里拼杀,虽算不上沉迷,但远隔千里询问开服一事,足以说明他是个重量级粉丝。据说,姚明的角色是战士,等级很高,但装备有点烂。
求伯君

在Chinajoy上,与丁磊以及史玉柱、朱骏和陈天桥相比,求伯君无疑是最实在的一个。上海的大佬们大多派出了女将,自己却身居幕后;而丁磊和陈晓薇的PK成了美女之外的最大看点,网****业的明争暗斗最终演化成Chinajoy上的一出出好戏。
让我吃惊的是,求伯君竟然现身说法,承认自己也沉迷过网游,当时甚至连家庭生活和身体都受到过影响;不过求总“最终克制了,不再成为游戏的奴隶”。求伯君告诫玩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在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
史玉柱

史玉柱沉迷游戏的故事要从盛大的《传奇》说起。媒体是这样描述史玉柱的游戏故事:
2003 年,深夜。史玉柱在玩《传奇世界》,他的名字叫“收礼只收脑白金”,他只有30多级,在多次被人随便PK掉之后,华了3000元买了70级账号。后来,陈天桥告诉他:“装备更重要。”史玉柱立即花了一万块元买了一套顶级装备。
史玉柱后来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似乎依然很沉迷的样子,晚上玩到很晚,不论是在自己的《征途》里,还是在别的游戏里。如果说求伯君已经从沉迷中摆脱出来,史玉柱似乎依旧沉迷,因为“沉迷游戏里”就是他的工作。
彭海涛

有人说,彭海涛是中国互联网并购中诞生的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因为,2007年7月,他将自己设计的两款网络游戏以1亿元的价格卖给盛大公司,盛大公司也确认,他们分三次将真金白银的1亿元打给彭海涛。23岁凭借个人的力量成为亿万富翁,绝对称得上奇迹。
就在这两天,著名的网瘾专家,陶宏开最近接受某门户科技频道时,揭了彭海涛的老底。“这个孩子家庭问题我就不说了,他跟父亲关系很恶劣,父亲很有钱,是地产商大王,后来他就不上学,就天天玩游戏,后来玩得那么大了,爸爸没有办法,就给他两百万,然后他就做游戏产业,三个人一起就做了这个游戏,卖了两千万。 ”
彭海涛早先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也承认,“从初中到高中,除了上学,我都在玩游戏。”他对游戏很痴迷,也是一“问题孩子”,经常不做作业,为打游戏他还经常逃课。看来陶教授说的没错,彭海涛也一地道沉迷玩家,其沉迷程度可以和史玉柱前辈媲美了。所以,我总结时也算他一号。
侯延堂
侯延堂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不很熟悉,但如果提到网际快车,大家就耳熟能详了。侯延堂正是网际快车的创始人,从2000年到2004年,侯延堂一直在更新这款软件,而且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是2004年更新到了1.7版之后戛然而止。“侯先生当时迷上了魔兽世界游戏,没有时间更新。”网际快车的CEO黄明明在回顾网际快车历史时,总会时不时提到创始人侯先生。
很遗憾,在网上,我没能找到侯先生的照片,自从他把网际快车卖掉,就长期居住在美国,现在开发一款浏览器。黄明明作为网际快车新的主人,虽然也貌似沉迷“德州扑克”这样的小游戏,但笔者了解到,他更热衷于他的“网际快车”。
陈寿福

陈寿福没有前面几位老大有名,但提起珊瑚虫,人们还是会想起这位略带才气的程序员。笔者曾接触过一些陈寿福的学长、朋友甚至同学。有些和他关系稍密的人,向笔者透漏,性格略显孤僻的陈寿福也曾沉迷于《魔兽世界》,是魔兽的忠实粉丝。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一名法律专业出身的年轻公务员,在博客上重写明朝兴亡史,访问量早已过亿。他的百万大作《明朝那些事儿》令许多史学界教授都瞠目结舌。最近,接受央视采访时,笔者竟然发现他也是一游戏发烧友,而游戏不但是简单的休闲,也是他写作的重要素材。
当年明月对古代军事史非常熟悉,他经常玩的游戏至少包括《帝国时代》和《罗马》,他在接受CCTV采访的时候,也并不掩饰他对3D史诗游戏《罗马》的喜爱,看过《明朝那些事》的人,会对其中战争场景描写尤为赞叹。而笔者认为,正是游戏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才让“当年明月”在描写战争场景是如鱼得水。
总结:
最近关于魔兽的新闻比较多,说网易内测开服排解了几分魔兽玩家的“寂寞”,于是,笔者也顺便找到几个貌似对网游沉迷的业内名人,他们中有些是从业者,譬如求伯君和史玉柱,而象姚明陈寿福似乎有几分牵强。但不管怎么说,有这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牛人,说明网络游戏并非毒品。能让这些牛人“沉迷”的,并非“毒素”,而是来自网络游戏内在的品质。
笔者也提醒那些对网游敏感的所谓“砖家”“叫兽”,提什么所谓“网游玩家没有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是毒品的“论调”,真正懂得游戏的玩家会把游戏当书读,当电影看,当成课本去学习,游戏成了他们工具,学习工具、挣钱的工具,当然也是娱乐工具。
如果真的拿游戏做个比喻,笔者以为毒品太多偏差。不过用烟草比喻却恰如其分。同样都是成瘾,和毒品相比,“抽烟”大家就容易接受,“烟草业”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尽管大家也清楚,抽烟有害健康,但却不会向毒品一样禁止一样。笔者认为,别拿毒品和网游业做对比,玩玩网络游戏和抽烟没啥两样,网游业充其量就是网络产业中的烟草业而已。
笔者也提醒那些抱着“毒品论”不撒手的专家们,你们别把自己当缉毒警察,或者戒毒医生,要知道,对毒品最敏感的,其实并不是缉毒警察,而是缉毒犬。
关注游戏产业 关注52PK游戏产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