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可以不“被诊断”吗?

时间:2012-06-07 16:02:21    来源:   

搁置一年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又露面了。这一次,受卫生部委托论证的是两个精神卫生研究所。而去年,委托的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从论证的机构来看,今年应该比去年更专业,理论上,论证出的结果应该更科学。

不过,看了关于“标准”的新闻,专业性是值得怀疑的。网瘾诊断标准应当有很多条,40小时只应该是其中之一,甚至是最可以被忽略的一条——这是一个普通常识。另一个普通常识是,网瘾者一定超过了40小时标准,而超过40小时标准的未必是网瘾者。

研究者解释这些标准时说,主要参照了国外标准。但据我所知,中国是第一个将要制定网络成瘾标准的国家。而就在不久前,美国网瘾治疗中,网瘾者被要求喂小羊的照片被贴在中国网站上,上面明确列出,美国亦在参照中国的网瘾标准,惟一抹去的,只是上网时长这一条。

网瘾需不需要诊断,我以为需要,当下如此庞杂的戒瘾产业,标准确实急需。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才诊断“网瘾”?

研究所,专家,国际惯例,这些词常常会让普通人噤声。但是,关于网瘾的真实情况是,既没有国际惯例,也没有所谓专家。毒瘾是有生理证据的,据说神经中枢会有改变。但是,网瘾有生理依据这样的说法,我还没有听说。对这个新生的,涉及面如此之广的话题,专家们不会更有发言权。我不知道有多少专家有超过40小时上网的经验,有多少专家玩游戏至茶饭不思,如果不是那样,专家们不会比网友高明。

除开时间问题。每个成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恋爱的初期,通常会茶饭不思,心神不宁,没有人认为那是精神疾病。也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一件活动,比如看书,会通宵不睡,也不会有人认为他需要治疗。这些表现与网瘾者的表现,单看症状完全相似,但感受如何,恐怕得当事者自己表达,界限在哪里,恐怕也得无数的案例来累积。

所以说,来自被研究对象的资料何等重要。我不知道研究所采样的数量有多少,我听说专家团队只有5人,那么足够数量的样本恐怕是很难的。假如没有足够的样本,研究所听取的网民声音有多少。假如这两个问题都没有答案,那么我跟很多网民一样恐慌,是不是有一天,我会莫名其妙“被诊断”,继而莫名其妙“被电击”?

关注游戏产业 关注52PK游戏产业频道

  • 一键分享到:
2000多名玩家正在玩下面的网页游戏 更多
热门导读 更多
时间 游戏名称 状态 相关
今天9点 古剑奇侠 双线468服 火爆开启
今天10点 武易 双线168服 火爆开启
今天10点 凡人修真2 双线336服 火爆开启
今天11点 七杀 双线4服 火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