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网络游戏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当仁不让的“火车头”:2008年,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达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6.6%,同时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478.4亿元的直接利润。但是值得关注的另一面则是:网游更像一台“蒸汽机车”,高速却伴随着污染。
网游的问题从虚拟世界衍生到现实社会,让主管部门不得不一再出招限定边界。上月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公众通报了最近两个月的查处情况,71款网络游戏被责令关闭或查处,37家违规的网络游戏企业被曝光。
“责令”作为一种约束,起到更多的是亡羊补牢的作用。作为新兴产业的网游,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拉扯着各种环节,暴露出其中的缝隙,滋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其中负面的可能,并非“责令”或者禁令所能剪除干净的。本报从今天开始刊发一组连续报道,对暴热的网络游戏进行“冷”思考。
45款网络游戏被责令停运,27家网游企业被警告,部分网游企业负责人被诫勉谈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公布了近两个月来针对网游的清理整治情况,套用眼下网络的热词就是一批被查处的问题网游“回家吃饭”。被查处的网游,有的未经审批擅自运营,有的内容涉及暴力、血腥、色情、赌博。每年,都有网游因为撞在相同的礁石上而人仰马翻。要吸引网游玩家,是否真的无法绕开“雷区”?
网游翻船,总撞在同一块礁石上
因为一年一度的ChinaJoy互动娱乐博览会,很多玩家称7月和8月是网游的暑期档。不过,暑期档的网游并不都是无忧无虑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过去两个月间,组织专门审读力量对已经出版运营的200多款网络游戏和网页游戏进行了专项审查。结果,71款网络游戏被责令关闭或查处,37家网络游戏企业因违规被曝光。其中,《美国1930》等45款未经审批网络游戏被责令关闭并停止运营服务,《音乐情人》等26款存在低俗内容的网游被查处,向我要玩(51wan)等27家网络游戏企业(网站)发出违规警告通知书并限期整改,10家网络游戏企业负责人被诫勉谈话。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指出,违规网游有的未经审批擅自出版运营进口网游;有些不按要求设置网游防沉迷系统;有些网页游戏采用低俗甚至色情挑逗性广告语言进行宣传。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年来先后查处了481款内容低俗的网络游戏,其中包括176款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查处违法违规网站339家,内容涉嫌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一些网游厂商还玩起掩耳盗铃的把戏:在审批或备案后通过“版本升级”渐进加入不健康内容,或变相增设“博彩”、“赌博”性质的不良游戏功能。
绕开礁石,真实感成就虚拟游戏
弄得违规网游人仰马翻的并非“暗礁”。无论是《出版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加强网络游戏内容审查通知》,都有规范网络游戏的相关条款。
凭借《星际争霸》、《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的成功,当年只有3人的“暴雪”,如今是玩家心中电子游戏的代名词。它和美国艺电(EA)垄断了世界电子游戏行业前10名的游戏。“暴雪娱乐”首席执行官迈克·莫汉在解读成功秘诀时,“真实感”是他说得最多的KEYWORD。
“‘暴雪’的成功在于将真实职场及真实社会搬到游戏之中。”迈克·莫汉说,游戏里有老板、员工,就像真实职场一样。团队有协作有竞争,还有类似于办公室的绩效评估;魔兽中的“社群经营”,更是真实生活中社区的映照。有意思是,“暴雪”的游戏不仅是娱乐话题,美国《商业周刊》也因为游戏的真实感,称“暴雪”的游戏是训练员工创意思考以及企业创新管理的最佳利器。
“游戏不止是真实中无法发泄情绪的虚拟出口。”对比国内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网游的“虚拟”是最大卖点,“暴雪”的见解显得颇为“另类”。经过10年发展,国产网游已在国内市场连续4年占据主导地位。从全盘代理到渐渐出现的“中国造”面孔,网游除了产业争先外,也需要规则自律。正如ChinaJoy高峰论坛上一位业内人士所说那样“10年的发展让大家明白,网络游戏和现实社会一样,没有二元标准。现实中的法规道德同样适用于网络。”
相关链接
网游“体检”时间表
2008年12月 《关于净化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文化部、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09年4月 《进一步加强网游内容审查工作公告》(文化部)
2009年6月 《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部、商务部)
2009年7月 《关于加强对进口网络游戏审批管理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立即查处“黑帮”主题非法网络游戏的通知》(文化部)
近期停运和被查处的游戏
《古惑仔》、《教父》、《江湖》、《吸血莱恩II》、《惊悚空间》、《AV麻将》、《终极刺客2:沉默杀手》、《恐惧杀手》。
关注游戏产业 关注52PK游戏产业频道
>相关阅读:
总署责令关闭未经审批境外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