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网游新规能否治疗网瘾尚且存疑

时间:2012-06-07 04:18:16    来源:   

■ 新闻缘起

8月起网游玩家须实名登记

6月22日,文化部出台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系统地对网络游戏的娱乐内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运营行为、管理监督和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办法》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提供服务时,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

《办法》对网络游戏交易活动进行了规范,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兑换发行企业自身所提供的虚拟服务,不得用以支付、购买实物产品或兑换其他企业的任何产品和服务。

《办法》还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在网络游戏用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网络游戏用户发生纠纷时,对经审核真实的实名注册用户,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负有向其依法举证的责任。

■ 将新闻进行到底

文化部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甫一出台,就引起了网民热议。根据《办法》的规定,网游玩家将要进行实名登记,未成年人不得进行网游虚拟货币交易。这是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十年以来,第一份专项的系统管理法规,被有关人士称作中国网游行业的“基本法”。

今年8月1日起,《办法》将正式实施。这对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对于那些为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的孩子而心焦的家长,是否是个福音?治疗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法律人士和专家学者。

——— 存 疑 ———

谁能“火眼金睛”识别玩家的虚假身份

“有效地通过监控方式,以实名制和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过度游戏,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实行中确实存在难度。”资深网游研究学者张书乐认为,发挥实名制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如何辨认玩家的虚假身份信息。

“未成年人要获得一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并不是一件难事。有了这个,任何实名制和防沉迷系统都形同虚设。”张书乐说。

对此,辽宁大学广告传播系教师魏宝涛博士认为:“在网络游戏玩家、不法网吧经营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看来,仅仅依靠身份证号码来进行认证和通关,根本不能阻挡他们的游戏参与体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小小的数字号码必然让位于游戏本身的刺激与冲击。”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赵军博士告诉记者,他通过自己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逃避实名制的办法是比较多的。“最简单的应对办法是孩子用父母的身份信息上网注册,再就是借用或租用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上网注册,还有就是一些不法网吧从中帮忙逃避监管等等。”

赵军表示,这次出台的新规中,对于实名制能否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的网游时间这一问题,文化部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操作性方案。

“陪太子读书”或将增大安全风险

赵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是为了规范市场,为了保护权利,尤其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这无疑值得肯定,但仅此似乎还不够。

作为一个法律方面的学者,赵军更看重规定的法律效益。“任何一种限制性、义务性规定的出台,都意味着国民权利的一次缩减,这种缩减值不值得,有没有必要,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替代,其实都需要规则制定者与权利可能遭到缩减的主体进行沟通和协商。”

赵军表示,在网游实名制问题上,权利必然遭到缩减的是成年玩家,他们不是未成年人,但他们也要“陪太子读书”,也要“实名”,这不仅会加大玩家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而且还有可能威胁到玩家的人身安全(网游失败方线下复仇的案例并不鲜见);对于网游经营者来说,因为“实名”意味着网游匿名性的减损,这很可能导致网游吸引力的降低,并继而影响到经营者的预期利益。

魏宝涛也表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充满着无限的衍生潜力与再加工因素,在网络技术和先进信息手段的帮助下,个人实名注册信息就有可能到处泛滥,危害当事人自身的利益及安全。

赵军认为,在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的问题上,是否一定要搞实名制,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法,相关部门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并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商。

  • 一键分享到:
2000多名玩家正在玩下面的网页游戏 更多
热门导读 更多
时间 游戏名称 状态 相关
今天9点 古剑奇侠 双线468服 火爆开启
今天10点 武易 双线168服 火爆开启
今天10点 凡人修真2 双线336服 火爆开启
今天11点 七杀 双线4服 火爆开启